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一千五百八十章情报  (第2/2页)
求。    本于古今明王之事,下察百姓耳目之实,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。    对于这种事情,墨家哪怕是卖肝卖肾,也会去做的。    就连民间,也被此事惊动。    列侯之赏,让无数家庭辗转反侧,许多有志之士,开始寻思自己要不要加入其中。    地方上的鲁班士们,则毫不犹豫的投入其中。    万一成功了呢?    这可是列侯之赏啊!    哪怕失败了,也不打紧。    自数年前,朝廷颁布《平律》,将工匠地位提升后,隔年,就确立了‘鲁班士’的系统。    所谓鲁班士,是一个如同博士官体系一样的名誉头衔。    当然,没有像博士官们那样威风,也没有什么特权。    但在民间,鲁班士,哪怕只是一个两百石鲁班士,那也是地方上的名望之士,连官吏也要尊敬一二的贤者。    他们是地方上的知名木匠、铁匠和泥瓦匠。    更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。    他们生产和制造地方上需求的大部分器械。    像是水车、犁耙、镰刀、谷仓、房屋,都是他们的作品。    在手工业‘狼’‘潮’兴起的今天,这些鲁班士们,更是被大贾们当成宝贝一样看待。    某些高级鲁班士,拥有百万家訾,甚至他本身就是一个地方上的手工作坊的巨头。    这些人有钱,有资源,有人手,看到列侯之赏,自然心痒难耐。    更何况,此事还不仅仅与列侯之赏有关联。    还跟金五铢有关系!    棉布,是当今汉室商品经济的一个新亮点。    自元德六年,市面上有棉布出现以来,这种新型的布匹,因其坚固、保暖和耐磨损等诸多优点,立刻成为贵族和中产阶级的宠儿。    尤其是棉被,在北方和安东地区,几乎是供不应求。    如今,一‘床’标准的棉被,价格常常在一万钱以上。    而一件棉布缝制的常服,其作价也常常是千余钱。    若能攻破棉布的纺纱技术,那等于是在印钱!    没人能无动于衷。    是以,就连汉室的大贾们,也挥舞着钞票,投身于竞赛之中。    这些有钱的狗大户,譬如临邛的卓氏和程郑氏、关中的师氏、田氏,乃至于列侯勋臣中的某些人,譬如御史大夫刘舍等人,全都虎视眈眈,盯上了纺纱机技术。    人人皆知,这就是一个金矿,一个崭新的金矿!    而另外一些人,则将目光瞄向了棉‘花’种植业。    既然天子已经开出了这么高的赏格,那么未来,棉‘花’和棉布就很可能取代如今主流的苎麻种植和粗麻布。    纺纱机这等高端技术,大家伙没那个才智与资源去研究。    但,种地总会吧?    特别是那些本身就在安东有着种植园的贵族们,悄然之间,就已经决定,将自己的种植园规模扩大,并提高棉‘花’种植面积。    整个七月,长安和关中,都在纺纱机的喧哗与‘狼’‘潮’之中渡过。    不知不觉,就到了八月了。    一份从远方抵达长安的情报,抵达刘彻案前。    情报上的内容很多,但重点归纳起来,就是两个事情。    第一匈奴结束第三次西征,所获甚多,筑单于城于康居,有西迁之意。    第二单于句犁湖变法,夏务运动开始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