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07章正抹眼泪 (第1/2页)
第107章 正抹眼泪 她匆匆来会客堂,一见,竟是他院中的秋香,她将夜晚所虑问出口,秋香道:“好教姑娘知道,世子已随军去了永平府,那辽东王来势汹汹,几度扣关,军情危急,朝中遣了镇国将军前往,将军点了世子,世子领命而去。 这些东西,世子临行前吩咐的,姑娘收下吧。”她眼眶湿润,生出担忧与惧怕之情,似是他这一去,亦会遭了虞氏不测,落得与祁世骧般生死不明。 她落泪道:“他何时回来,有没有让你带话儿?”秋香道:“世子教姑娘好生照顾自己。明年暮春,姑娘出孝期,便去府中照顾老太君吧。老太君年事已高,三小姐与四小姐都不在跟前。 大小姐在宫中不得出,二小姐远嫁。三公子他至今无讯,老太君挂念得很。老太君如今膝下无孙辈陪她。 世子想请姑娘在老太君膝下代为孝顺陪伴。”***如今她孑然一身,身无长物,唯有一身人情债还不了。若让她像从前思珍在时那般住在福安堂,随侍老太君左右,她觉得不妥。 但若她时常去公府探望老太君,同寻常后辈一般陪伴几日,亦不算错了规矩,毕竟老太君是她及笄礼的正宾,她还赠了她一支钗。大年三十那日,如莺过了人生中最孤寂的一个年。 茹素,无烟火炮竹,无亲人在侧,有香烛,有经文,有浩瀚如海的思潮,她思念安源,虞氏,想远在永平府的祁世骁,不知他们行军打仗之人如何过的年,想金陵众人,是否同去岁一样。 仍不敢大肆cao办年节宴席。还有那杳无音讯的祁世骧。暮春三月,如莺脱了孝服。寺中小尼代为叫了马车,她上了马车去往公府,她去岁三月及笄时见过老太君,至今刚巧一年。老太君满头银丝梳得齐整,依旧是慈眉善目模样。 不过公府众人四散,她眼角添了许多纹路,岁月之痕愈加清晰,她见如莺雪肤乌发,罩着一条浅碧衣裙,柔嫩似春日梢头绿芽新萌,春朝气息迎面而来,她看得欢喜,道:“莺莺这身好看。” 如莺给她见礼,一低头,鬓发间簪了一支镶宝金钗。老太君看得眼熟,才想起她那远在永平府的大孙子,前脚对她道无缘便罢,不必强求,后脚又托她给人姑娘做及笄礼的正宾,还打制了这样一支钗让她带过去。 想到祁世骁,老太君心下一叹,如莺同往日般陪老人家说话,说在寺中都做些什么,她这三年为母亲祈福,抄百卷经文,于佛经一道便又小有所得,和老太君说起来。 一老一少说得投契,郑mama来催用膳,二人才一起去用。秦氏两个儿子不在身旁,公府走了大半人,她闲下后到福安堂的次数倒比往年多了许多。 看见如莺,倒是愣了愣,问道为何没有南下去金陵?如莺道父亲几人已南下,自己因了在法妙寺为母抄经守孝,此事不可断,便留守在京。秦氏想到自己两个儿子。因着战乱,一南一北,朝西南川蜀去的小儿子没了音信已两年,去北边的大儿子亦是不知归期何时。 她日夜难安,自叹可怜天下父母心。逢见旁人女儿这样一片孝心,又心下宽慰,道:“你母亲是有福之人,知你这样孝顺,她必在天佑你。” 又听如莺与老太君一老一少谈些佛经,心间更是诧异,自此,一老一中一少三人常闲谈,时日久了,如莺与两位长辈再熟些,便也显些小辈娇态,说少时安源家事,也说母亲虞氏。秦氏与老太君有时说祁世骧淘事。 秦氏道:“狸奴后来稍稍长大些,便不许我喊他狸奴,他道老国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